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行活动 旅行活动
玄武门之变_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zmhk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玄武门之变_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简介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问题。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玄武门之变的真相2.玄武门之变的故事?3.什么是“玄武门”事变?4.“玄武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问题。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2.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3.什么是“玄武门”事变?
4.“玄武门之变”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5.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6.玄武门之变的详细?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玄武门之变谁才是赢家玄武门之变,是历史著名的宫廷政变之一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与李建成在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李世民还亲手弑兄。由于玄武门之变最终赢家唐太宗李世民对史书动了不少手脚,因此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在“权”的方面,主要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得到皇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二是开拓疆土,成为全天下的君主。对于内部的争权者,杀之,无话可说;对于外部的争权者,盟之,不服则打。但在整个用“权”的过程中,均采用了恩威并重的方法。
历朝历代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酷的,特别是在嫡长子或者皇太子实力不济之时。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这么一个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强竞争者。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呢,又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一直认为嫡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的位置是没法争了,但可以另辟蹊径,从能力、业绩、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于是,李世民私下里学习刻苦,注意自身修为,而且还广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势力。
另外,他牢牢掌握了军权,善待手下将领和士兵,对老百姓也很好,在军队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为稳定局势而进行的六次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把六次战争的胜利比作足球场上的六个进球,那么,李世民一个人就完成了四个进球,另外还助攻两次。最重要的是,他在最关键的决赛(唐军VS王世充加窦建德联军)当中,打入了制胜一球。
在这一仗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和实力达到了极致。据说,他回到长安时,受到军民以及皇帝的礼仪招待。这种情况,让大哥李建成很是担心。当然,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些年更注重把持朝政,而且和一些权臣搞好关系。
另外,他给四弟李元吉很多许诺,二人关系很好。关键时刻,确保这个弟弟站在自己这边。基本上,宫里宫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虑到李世民在领军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隐忍其实力的发展。天下基本太平,该解决内部矛盾了。于是,他向老爸李渊建议由四弟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夺取李世民的军权。
李世民虽然连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其实,他早在李建成周围安排了很多“卧底”,对李建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没有沉迷于当时的成绩,更觉得有必要解决自己权力路上的障碍。
当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动态后,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但到底如何处置这个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将士们都很有顾虑,这毕竟是“老板”的亲大哥啊!李世民这时表了态:“有什么计策,你们尽管说,由我来决定是否执行。”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将皇太子及主要同党囚禁起来,不让他们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当即反对:“李建成已经鬼迷心窍,囚禁起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众将士都明白了“老板”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进宫,但在途中进行截杀的办法。李世民这才同意,但由谁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于是,他决定由自己亲自来完成这一任务,并带上了对自己最为忠心耿耿的尉迟恭。
事情的进展依计进行。而李世民最担心的一幕也确实出现了。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门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时,手下将士都不敢下手,包括这个尉迟恭。“不能让大哥跑掉,否则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全部白费了”,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而尉迟恭也立即解冻,射死了李元吉。
唐高祖李渊知道此事后,震怒!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眼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而且兵权还在其手里。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自责和无奈中的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次子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下令召兄弟三人进宫查问。建成、元吉进宫途经玄武门时遭到李世民及秦王府精兵伏击,两人被杀,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什么是“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扩展资料
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1月5日),太宗封庶出皇子李福为赵王,过继给已故皇兄李建成为嗣。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7月8日),太宗再次下诏恢复息隐王李建成皇太子的封号,改封海陵剌王李元吉为巢王(恢复为亲王级别),谥号不变,故后世称两人为“隐太子”、“巢剌王”。两人生前的身份地位恢复了。
太宗去世后,其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于显庆年间下达诏书,令太宗的小儿子、自己最小的弟弟曹王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
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玄武门事变即玄武门之变。
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李家父子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两个月后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次子李世民与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宫廷政变。李唐建国,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留在京城帮助李渊处理政务。李世民封为秦王,继续领军进行全国统一战争。由于李世民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先后率军打败了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在统一战争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加上他在晋阳起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李世民的声望是无与伦比的。与此同时,秦王手下聚集了大批谋臣猛将,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因而逐渐萌生了染指皇权的野心。秦王巨大的声望和强大的势力,使得皇太子李建成感到皇位继承权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便与其四弟齐王李元吉逐渐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王。李元吉之所以愿与太子结盟,是基于下面的考虑:先联合太子打败秦王,然后再将太子一脚踢开取而代之。这样在唐初政坛上便出现了太子(东宫)集团和秦王(府)集团两大势力,随着全国统一战争的基本结束,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激化。太子与齐王串通后宫张婕妤、尹德妃等,在高祖面前谗毁秦王,高祖对此则态度暖昧,左右为难。一方面,由于军事斗争的需要,他不能损害秦王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违背封建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改立太子。他也曾采取措施试图调解兄弟三人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任何效果。由于太子与秦王的争斗,在朝臣中也形成支持太子和支持秦王的两大派。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入寇边防,太子建议齐王率军出征,并要求调秦王府尉迟敬德等将领随行,想乘机控制秦王府精兵,然后谋害秦王。秦王在此危急形势下,决定提前下手。六月四日,通过已被收买的太子旧属常何(玄武门守将),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人伏兵于玄武门(唐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为全城制高点),以待太子、齐王入宫。太子、齐王当时入朝行至临湖殿,察觉有变,调转马头准备返回东宫。李世民从后面追赶并喊他俩停下,元吉在马上张弓欲射秦王,但由于惊慌,三次都不能把弓拉满。秦王张弓搭箭,建成应弦落马,死于非命。元吉被乱箭射伤,尉迟敬德赶上去将他杀死。高祖当时正在宫中与萧璃、陈叔达等划船游乐,听到“玄武门之变”的消息,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劝高祖承认既成事实,立秦王为皇太子,以免祸及自身。高祖不得已,遂下诏立秦王为太子,八月传位李世民,这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次年正月改元贞观。
“玄武门之变”究其实质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次宫廷政变,对双方来说并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是在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太子被描写成一个庸劣无能,忌功妒能,好色无耻的人物。他屡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迫不得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举兵将其诛杀,把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说成是一场正义的锄奸行动,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唐太宗作为政变的胜利者,自然也就掌握了修史的权力,因此对自己自然要极尽美化,而对失败者则大加贬斥诬蔑。事实上李建成也是一个具有相当才能的人物,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也有相当的功绩。还应指出,由于李世民具有比李建成更高的才能,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措施,使唐朝很快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所以他的即位是值得肯定的。由于这个原因,唐太宗发动的这场政变历来就没有引起史家的非议。唐太宗共有几子?其结局如何
据载,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皇后长孙氏生有三子: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和唐高宗李治。其他的后宫妃嫔生有十一个儿子,分别是第二子楚王李宽、第三子吴王李恪、第五子庶人李祐、第六子蜀王李愔、第七子蒋王李恽、第八子越王李贞、第十子纪王李慎、第十一子江王李嚣、第十二子代王李简、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恒山王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自幼聪颖,太宗即位后就被立为太子。贞观九年(635)唐高祖病死后,太宗居丧,承乾受命处理日常政务,颇识大体,很得太宗宠爱。之后每当太宗出游巡狩,就让承乾留守监国。但随着承乾的日益长大,开始沉迷于声色,耽于游猎,挥霍无度。并有谋反的打算,贞观十七年(643),被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不久就死了。
楚王李宽是唐太宗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但不幸童年夭折。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
吴王李恪是太宗三子。武德三年(620)被封为长沙郡王,后又迁为汉王、蜀王、吴王。李恪善于骑马射箭,又通文史。太宗认为他很像自己,对他十分疼爱,甚至在废了承乾后,一度想立他为太子,但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因为吴王在宫中和朝官的心目中威望很高,长孙无忌为了巩固李治的太子之位,断绝吴王的众人之望,就诬告李恪与房遗爱等谋反,把他处死了。
濮王李泰是唐太宗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的第二子。他从小聪慧机敏,写得一手好文章,历封宜都王、卫王、越王、魏王。李泰在性格举止上很有父风,倜傥不群,礼贤重士,喜好文学,在魏王府中开文学馆招纳文士,声誉很高,很得太宗的欢心。后来他自恃宠爱欲争夺太子之位,用心阴险,私自培植势力,事情败露后,被贬为东莱郡王,后又封为濮王。永徽三年(652)病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
李祐是太宗第五子。武德八年(625)被封为宜阳王,同年改封楚王。贞观时改封燕王、齐王,兼领齐州都督。他行为乖张,在齐州私自招募剑客,与群小为伴,田猎害民,行为不法。太宗多次下诏斥责,并派官员辅佐规谏。李祐自以为不受宠爱,又不甘心受限制,遂起兵谋反,但很快就被擒赐死。
蜀王李愔为太宗第六子。贞观五年(631)被封为梁王,后改封蜀王。他性情顽劣,行为不法,常无理殴打下官,又狩猎无度,纵欲无节,被太宗斥之为禽兽不如,贬为黄州刺史。永徽四年因受吴王李恪的牵连,被贬为庶人,徙居巴州,后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病死。
蒋王李恽是太宗第七子,贞观五年封为王,后改封为蒋王,兼任夏州、相州刺史等职。高宗上元年间,有人诬告他要造反,遂惶恐自杀。死后赠官司空、荆州大都督。
越王李贞是太宗第八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原王、越王。他擅长骑射,精通文史,颇有才干。武则天执掌朝政时,越王李贞与韩王元嘉、霍王元轨等密谋起兵匡复李氏江山。垂拱四年(688),联合诸王起兵,兵败自杀。
高宗李治是太宗第九子,是长孙皇后嫡出的第三子。他性格懦弱,贞观五年被封为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即皇帝位,死后葬乾陵。
太宗的第十子叫李慎,贞观五年被封为申王,后又改封为纪王,并兼任州刺史。他为政清明,勤俭爱民,声誉很好,从小就聪明好学,经通文史,在皇族中与越王李贞同以文采出众而知名。高宗永徽年间,他历任左卫大将军、荆州都督等职。越王李贞起兵反武失败后,他也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岭南,在途中病死。
江王李嚣是太宗第十一子,贞观五年封王,次年夭折。
代王李简是太宗第十二子,贞观五年封王,同年病死。
赵王李福是太宗第十三子,贞观五年封王。十八年被封为秦州都督,二十三年兼任右卫大将军。高宗咸亨元年(670)病死。
曹王李明是太宗第十四子,贞观二十一年封王。高宗显庆年间任梁州都督,之后又历任虢州、蔡州等州刺史,永昌元年(689),武则天以其与章怀太子李贤通谋造反为名,把他贬为零陵郡王,后被逼自杀。
玄武门之变的详细?
您好!
“玄武门之变”不是个开始,而是个结局。一个长幼继承权斗争的结局,一个新旧势力斗争的结局。抛开这场政变,从武则天的出身来看李世民时代。武则天的爹武士彠原本是太原城里的木材商。骆宾王也说武则天“底实寒微”也就是她爹是出身平民的暴发户。怎么暴发的?靠为唐军处理军马粮草。传说武士彠要死了,他的儿子们要抢尽他的遗产,那么后妻和小女儿媚娘将没法过了。所以李世民就把武媚娘接进宫做了才人,好好养起来……
李世民曾经评论大世家崔氏的时候也贬斥这个家族不出人才,只会联姻。纵观和李世民亲近的臣子,大都出身不高却身有长技……由此可知,李世民的唐军之所以能够在隋末乱局中一枝独秀,都是因为李世民“唯才是用”的用人方针。
李世民会将胜利果实与自己的手下分享。初期秦王府节节胜利,获得无数财货土地,都分给了秦王府的这些幕僚,譬如房玄龄杜如晦之类的。这就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贵族们认为李世民“吃独食”,不公平——自来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们得到一切,贩夫走卒们得点残汤剩饭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后期这些贵族们就不让李世民出马打仗了,他们要自己打仗捞财富。这些人里偏偏就包括李世民的爹和兄弟。
谁知仗不是那么容易打的,打输了是会死人赔钱的。最后还是要依靠李世民的秦王府。但是李渊卖了个小聪明,他的太子是李建成。这人的性格和他爹差不多,四平八稳没才华的一个世家子弟而已。李渊觉得这样就可以调和新旧势力的斗争,不让李世民压倒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
但是出身低的人得罪了出身高势力庞大的贵族是会死的——如果李建成一即位,李世民势必被撂在一边。那么李世民的幕僚们则不仅面临自己披肝沥胆得来的战利品没有了,性命也将不保。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本人是一再犹豫,他的幕僚们却等不得了,一再催促他想法子即位。
——李世民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人世历练的大才,想整死李建成李元吉简直小菜一碟。但问题关键不在这两个人,而在李渊。怎么处置李渊,得到帝位才是问题的关键!杀,不合适;放着,也不合适。所以尉迟敬德冲进去先挟持了李渊。不管前面玄武门战斗结局如何,皇帝被控制了,来面见皇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照样是个死!
而李建成李元吉这一对难兄难弟没等到见尉迟敬德就先去见了阎王。
然后是让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当时是用吸食父亲乳头的动作明确表示——只要他在位就一定不忘父亲的生养之恩而善待父亲。李渊大势已去,反抗却过于危险,也就在这样的优待条件下投降了。
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只要50字
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下令召兄弟三人进宫查问。建成、元吉进宫途经玄武门时遭到李世民及秦王府精兵伏击,两人被杀,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玄武门之变讲述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
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
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
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气吁吁地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
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好了,今天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玄武门之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